【中草药偏方7种】
1.参苏饮治病毒性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人参、苏叶、葛根、前胡、半夏、茯苓各22克,陈皮、甘草、桔梗、枳壳、木香各15克,生姜3片,大枣1枚。
【制用法】水煎服,每天1剂。
【解说】益气解毒,祛痰止咳。
【验证】王某某,男,6岁,于1985年11月24日初诊。3天来,身热无汗,鼻流清涕,头痛形寒,倦怠乏力,某医院诊
为病毒性感冒。选用病毒灵、阿司匹林,服后汗出热度暂降,须臾汗收身热复作。又加用速效感冒胶囊、紫雪散,热仍不退,遂来院求治。查体:身热暮重,体温
37.8℃,热前略有形寒,手足微凉,鼻仍流涕,面色苍白,心烦胸闷气短,形体消瘦,倦怠无力,纳差,口干不欲饮,小便清,大便稀溏,舌苔薄白质淡,脉细无力。证属素体虚弱,外邪遏表,未得宣散,有里虚邪陷之虞。治当益气解毒,和中达邪,宗参苏散加减。处方:太子参、苏叶、葛根、前胡、淡豆豉、神曲各10克,橘皮、法半夏、枳壳各5克,葱白3个。每天1剂水煎,分3次服。上方服药3剂,身热渐降,晚间体温37.2℃左右,形寒肢冷已解,心烦气短亦已,面色略转红润,胃纳转佳,舌苔白,脉缓。余邪尚未尽除,治宗原方化裁。处方:太子参、苏叶、陈皮、法半夏各5克,柴胡、葛根、茯苓、神曲各10克,炙甘草3克,生姜2片,大枣5枚。又服3剂,诸症均解。
2.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板兰根、银花、连翘各30克,荆芥10克(后下)。
【制用法】煎成50%浓液,每服30~6毫升,每日3次,儿童酌减。服药后多饮水。
【加减】咳嗽加生甘草、桔梗、杏仁各10克,咽喉肿痛加锦灯笼、山豆根各10克。
【解说】主治风热感冒,咽喉红痛,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。
【验证】靳某某,男,20岁。就诊日期;1970年3月。患者发热头痛,咽喉红痛,咳嗽痰黏黄,咳不爽。舌红薄黄,
脉浮数。予上方加味,每服60毫升,每日3次。第2天退热,第4天咳嗽咽喉红痛均解而愈。
【备注】风寒外感忌用。
3.加味葱豉汤治风寒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豆豉、紫苏叶、生姜各10克,葱白5枚。
【制用法】每天1剂,煎2遍,每日3次分服。服后多饮热开水。如无汗者,争取出汗为佳。
【加减】头痛肢楚较重者加白芷10克鼻塞嚏多较甚者加辛夷10克,麻黄6克。咳嗽加杏仁10克,桔梗10克。
【解说】主治风寒感冒,恶寒发热、头痛鼻塞、嚏多、流清涕肢楚无汗,咳嗽痰白等。
【验证】叶某,男,25岁。就诊日期:1978年12月10日严冬多雪,患者2天前外出着凉后鼻塞,嚏多,流清涕,恶寒肢楚,咳嗽痰稀白。苔薄白,脉浮紧。予上方加味,服1剂后微觉温热感,微微出汗,鼻塞已通,恶寒亦解。续原方2剂,诸证均解。
【备注】风热外感忌用。
4.板蓝根等治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板蓝根20~30克,金银花、黄芪各10克,连翘、桔梗、黄芩各12克,蒲公英30克,芦根40克,虎杖、玄参各15克,甘草6克。
【制用法】将上药用温水浸泡20分钟,煎2次共约40分钟,滤得药液200毫升,分3次1日内服完。
【验证】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324例,其中24小时内服药1剂,体温降至正常者45例,服药2剂体温降至正常105例,服药3剂体温降至正常174例。总有效率为100%。1个疗程为1~3天。
5.大青叶等治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大青叶、板蓝根、紫草各50克。
【制用法】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,用文火煎、煮沸后3~5分钟即可,忌煎时间过长,每日1剂,分2次服。小儿以少量昼夜服。
【验证】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156例,均获痊愈。一般服药2剂而愈,少数服3~4剂痊愈。愈后观察,未发现反复和不良反应。
6.香薷、银花等治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香薷10克,银花、连翘各15克,青蒿12克,板蓝根、大青叶各30克。
【制用法】将上药水煎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【加减】若偏寒者,加淡豆豉;若偏热者,加薄荷、野菊花;若汗多者,去香薷;若热盛者,加鸭跖草;若咳重者,加杏仁、虎耳草;若暑湿明显者,加鲜香、鲜佩兰、厚朴、六一散;若恶心呕吐者,加姜半夏、竹茹。
【验证】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198例均获治愈。平均退热时间为1.57天,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2.4天。
7.实表膏治感冒
【偏方方剂】羌活、防风、川芎、白芷、白术、黄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甘草、柴胡、黄芩、半夏各等份。
【制用法】上研粗末,麻油熬,黄丹收。每取药膏适量,做成小饼贴于心口上,外用胶布固定。每日换药1次。
【解说】实卫解表。
【验证】曾用本方治疗体虚感冒15例,表虚自汗5例,用药2~5天,均收良效。
【备注】引自《理瀹骈文》。本方有调和营卫,祛邪实表之功。凡卫阳不固,外感风邪所致外感诸症,用之皆效。本方亦可用麻油熬煎后、研细,用白酒调敷胸口。